常聽人家講到光靠死薪水,可能會活不下去,一定得理財、投資,往往看見報章雜誌或電視理財節目都請些專家講如何投資,目前獲利多少,大都賺錢,再建議如何投資,搞得好像如果你有錢,不去買股票、基金,光存在銀行錢會不見似的,但是真的是這樣嗎?


昨天股市大跌300多點,小悠還真是感謝這次的骨折呢,小悠自去年開始有小買股票,買的都是不錯的股票,反正也不會倒,不過去年7月股票跌了以後,有部分股票被套,當然今年有些已經解套,甚至還獲利呢,如中華電小悠去年買了55,今年一度漲至83,小悠覺得已經比配股還要高好幾倍,因此當天就把它賣掉,結果當日最高83.2,自此就沒再如此高過了,平心講,小悠為這事還滿爽的呢,但也因為全球景氣不佳,其他解套小賺的股票小悠也把它給賣了,手上剩下的股票自然不多,當然也有閒錢,但是因為去年的教訓,所以今年格外小心,會想買但是買不下手,總覺得不夠低,深怕又被套,而今年賣出的時間點正好是選後到520之間。


 


記得年初常聽到一句『520以後回歸基本面』,而所謂的基本面,不就是市場決定一切嗎?也就是說520是場夢,回歸基本命就該夢醒不是嗎?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,怎可能台灣獨自逆勢向上呢?


 


當然因為自己懂得不多,都是靠每天觀察固定的幾支股票,手上又有閒錢,說不想買是騙人的,偏偏遇上骨折,哈~~自小悠521車禍後,股市跌到小悠出院還在跌,小悠都笑稱股市是在哀悼小悠骨折呢!出了院骨折的不適,也讓小悠能睡幾乎盡量睡,希望日子能快點過,好拆除鋼釘,往往每天到頭只有收盤看一下,再則全球消費市場因為通膨正在萎縮,東西都賣不出去,獲利自然不比往年,股價怎麼會漲呢?


 


此外還有一個原因,自小悠開始買股票,為了了解市場行情,因此也看財經新聞,有時也會看上午開盤的股市新聞,甚至財經節目,但是往往小悠發現專家,甚至主持人所講的專有名詞背後所代表的含義,小悠不甚了解,僅聽懂他們所言哪支股票後勢好壞,但是萬一你聽他的,買後賠了怎麼辦?於是小悠決定還是先看點書,做點功課再買,所以昨天躲到圖書館看理財雜誌去了,才發現最近雜誌都講存錢了,忽然一念轉過,不管如何投資,當進場會賠時,是不是把錢先存銀行,等到最低迷時再投資才是,而不是一股腦儘想投資?而常講股市獲利比定存高,但是當股票跌幅大於定存所得,是不是存定存才是對的呢?


昨天下午看到電視一則新聞,提及最近股市名嘴老師都自打嘴巴,其中還有一幕撥到上禮拜四推崇台股再來會漲,但是今天卻說本來就不看好,看了真是會心一笑,常常現在電視上的節目或新聞,讓小悠搞不清楚是廣告還是新聞,舉例來說,成天在說某某地方房市會有補漲空間,連拆個橋都會增值,但如同今天Chinook的日本小老闆提及,目前台縣市的房價已經和東京的房價相同,但台灣的國民所得卻只有日本的三分之ㄧ,試問台灣人怎麼買房子?有行無市的增值空間在哪?也許有人會說買其他縣市,尚有增值空間,那買花蓮房屋好了,請問像Chinook這類竹科工程師,花蓮能提供工作嗎?所以住宅是跟著工作的,如果買不起,只好等它跌了。


 


另外小悠一向不買金融股,主因是因為不知幾時房貸崩盤,怎說呢?話說大家記得幾年前的卡債風暴嗎?導致各銀行呆帳過大,而國人消費行為常有人借卡債去購車或者是繳房貸,而卡債的成因主要是因銀行那幾年為了業績,放寬了授信條件,這決策並非基層,因此那些年放寬了信用卡申請條件,試問不會同時放寬汽貸與房貸嗎?記得當年小悠夫妻買大黑MAZDA時,就是前一位看上大黑,但貸款卻辦不下來,才輪到雙豬買的,貸款辦不下來原因是卡債風暴剛爆發半年,銀行核准條件變得嚴謹了,故反推回去,上述是有可能成立的,所以去年的美國二次房貸風暴,台灣不可能發生嗎?如果股市再跌、央行再調升利息,投資客是否還能按時繳款便是一大挑戰,如果繳不起變成呆帳,股票不跌嗎?何時發生也未知,索性乾脆不買,免得像昨天金融股忽然崩盤,屆時血本無歸。


 


而前一陣子有則新聞有關『面板股減產新聞,因減產有利價格止跌而股價相對強勢』,也很耐人尋味,試問消費市場美國都在過寒冬,大家能省則省的生活狀況下,消費能力自然下降,電視都有可能賣不出去了(還有家破產了呢),賣電視的都賣不出去了,會生產過多的電視囤貨嗎?既然不生產,那還會需要零件面板嗎?所以能不減產嗎?而減產相較於去年產量所得的獲利,今年度獲利不會因減產下降嗎?反過來講若消費市場旺盛,電視狂賣,能不多生產面板以供應市場嗎?有誰有錢賺不賺的呢?自然能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,所以『減產有利價格止跌』雙豬是存疑的。


 


不過先前讀過黃國華說的是真的,所有投資離不開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的範疇,還是學會如何看報表比較實際,所以小悠最近打算翻出以前的課本,複習複習,把沒讀好的經濟學弄懂,這個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,做好準備等待下一場契機的來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悠遊自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